分享區

透過飲食和運動 有效遠離肌少症

出現肌少症主要是因骨骼、肌肉功能和質量減少流失導致,長期下來恐會造成失能、跌倒等情況;台大醫院營養師朱玉琳指出,尤其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,容易有骨骼、肌肉等流失問題,因此預防肌少症找上門最好方式就是從飲食和運動著手。 補充優質蛋白質 刺激肌肉合成 飲食上,一定要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,包括豆漿或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質、魚、肉品、海鮮等動物性蛋白質;朱玉琳說,以一位高齡七十歲長者,建議每天需攝取的蛋白質應約有70至84克,且扣除其他種類食物中的蛋白質,...

適當運動多休息 退化性膝關節炎免操煩

門診觀察發現,很多中老年人一感覺膝關節疼痛,就以為自己得了風濕性關節炎;但根據統計,中老年人最容易罹患的是因老化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。 所謂退化性膝關節炎,就是膝蓋關節經過長期使用,軟骨產生退化,上了年紀者常受這類疾病所苦。情況輕微者,膝蓋走久會痛、走樓梯無法用力,情況嚴重者,則膝關節不能正常伸直和彎曲,寸步難行。 人類膝部本身就背負著過重的負擔,它以區區一小部分來支撐全身的體重,在平地走路時,膝關節要承受大約4倍的壓力,如果是上下樓梯,就要負...

怕傷關節不敢運動?保骨健走3原則

擔心磨損關節不敢運動?小心骨骼、關節品質更糟糕!事實上,健走對中老年人來說,是很健康的運動,只要遵循正確運動原則,就能兼顧骨骼和關節健康。專家建議,民眾健走之前應確實暖身,健走時腳跟著地,運動結束後再喝牛奶補充鈣質,就能保骨越「動」越健康! 人體的骨骼與關節在30至40歲進入損耗期,許多民眾雖然知道運動對骨骼有好處,卻因擔心傷害關節而「不敢動」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(TOA)理事長陳芳萍指出,運動除了可以啟動骨重塑機制、增加骨密度,還能使關節分泌組織液...

親近綠地 甩開憂鬱

現代的都市人住在水泥叢林裡,鮮少花時間接近大自然或親近綠地,而許多城市居民罹患焦慮與抑鬱等精神疾病的風險較高。美國最新研究指出,花費短短時間在充滿綠意的公園散步就能撫慰人心,改變大腦運作,增進精神健康。 美國史丹福大學「艾米特環境與資源跨學科學程」的博士生布萊特曼,與美國、瑞典的研究人員攜手合作。他們找了38位住在都市、沒有精神病史的受試者。 研究人員請受試者填寫問卷,這份問卷旨在評估一個人的反芻思考(rumination)傾向,題目包括「我的注意力經常...

不只三高危機! 中壯年對三低很無感

國人運動量不足,飲食也缺鈣,引發「三低」危機,包括低骨密、低關節修護力、低肌力。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除了「三高」,國人還得注意「三低」危機。國人罹患糖尿病比率約一成,但中年骨密度低、骨鬆者卻高達五成;低骨密、低關節修護力、低肌力是中壯年「三低」隱憂。研究指出,合併低骨密度及肌少症者,骨折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二至四倍,值得重視。 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昨天指出,國人四十歲後,骨骼、關節與肌力狀態明顯下滑,根據二○○五年至二○○八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...
嘉豐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