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該扮黑臉、白臉?

狀況:孩子今年上小一,先生希望讓孩子補英文。但我覺得才不需要那麼早補,先把基本學科學好、培養上學的樂趣比較重要,但先生堅持要讓孩子「贏」在起跑點上,該怎麼和對方溝通呢?

教養理念的差異,是最容易引發夫妻衝突的地雷之一。面對夫妻在教養上不同調的狀況,以下提供幾個介入的角度:

一、看到彼此教養堅持的共通點,設法找出折衷的方法:不管夫妻雙方的教養觀點有多大的差異,都有一個共通點,那就是對孩子的愛與關注。若能從雙方對孩子的善意出發,比較能夠跳脫輸贏的陷阱,不把溝通的目標放在要贏過對方,而是努力找到雙方的平衡點,並兼顧雙方的堅持與期待。例如: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,不一定只有學習英文一種方式,是否精進其他學科的基礎能力也是方法之一;期待孩子增進英文能力,未必非要上補習班不可,也可以考慮增加孩子在家中接觸到英文的機會;反之,學習英文也未必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樂趣,夫妻可以一同為孩子選擇注重學習樂趣的英文補習班。或許父母在溝通時想著「對方的堅持與我不同,但出發點都是愛孩子的,我如何與他合作找出最適合孩子的做法?」會比「我如何讓對方同意用我的教養觀點教導孩子?」更能對孩子有所幫助。

二、找尋合適的溝通時機:夫妻雙方在教養孩子上的歧見,很難透過一次的溝通就能夠獲得共識。通常需要歷經多次的討論、爭執、妥協,可能才有些許的成果。因此在溝通教養觀點的時候,若發現自己或對方已經處於激動情緒當中,不要急著當下討論出任何結論,建議先暫時停止討論,雙方分別去做些可以緩和自己情緒的事情,等雙方的情緒都比較緩和時,再重新開始討論,也可以考慮另外約個更合適討論的時間。當兩人處於穩定的情緒狀態下,才有辦法聆聽對方的意見,而非只顧著強調自己的觀點;能夠看到對方的堅持背後,也有對孩子、對家庭,甚至對自己的善意;也可以保持較多彈性,找到折衷的選項。

事實上,親職所做的決定很難馬上正確無誤,還必須依循著孩子的個別狀態、各種外在情境,逐步調整以變得更加周延。與其期待自己能夠一次做出對孩子最好的決定,還不如讓教養的決定保持彈性,隨時配合孩子的狀態做出調整,將更加符合教養孩子的實際狀況。

六家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