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三高危機! 中壯年對三低很無感

國人運動量不足,飲食也缺鈣,引發「三低」危機,包括低骨密、低關節修護力、低肌力。 本報資料照片
分享除了「三高」,國人還得注意「三低」危機。國人罹患糖尿病比率約一成,但中年骨密度低、骨鬆者卻高達五成;低骨密、低關節修護力、低肌力是中壯年「三低」隱憂。研究指出,合併低骨密度及肌少症者,骨折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二至四倍,值得重視。
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昨天指出,國人四十歲後,骨骼、關節與肌力狀態明顯下滑,根據二○○五年至二○○八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,五十歲以上骨鬆比率超過一成,低骨密更近五成;且四十五歲以後為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期,人體肌肉質量在四十歲後,每十年以百分之八的速度下降,這些都容易引發骨折危機。
吳至行說,中壯族低骨密與低關節修復力,多因為鈣質、維生素D攝取不足,而運動量不足,則會造成肌力降低。吳至行補充,國人熱愛煎、炸等調理食物方式,易使食材鈣質流失,又不像西方人愛喝奶製品,統計顯示,國內中年人近百分之九十四鈣質攝取不足,維生素D不足者高達百分之九十八。
吳至行指出,人體吸收鈣質需維生素D輔助,建議改變烹調方式,以蒸煮、涼拌、水煮,取代煎、炸,多喝牛奶,適度攝取蛋黃、魚貝類。至於許多中壯族為降低三高,少吃膽固醇較高的蛋黃、魚貝類;吳至行建議,只要每日均衡飲食,即便吃較高膽固醇食物,搭配運動,如黃昏、清晨健走、負重運動等,有助骨骼健康。
不過,健走時注意姿勢與體態,腳跟著地,以前進力量帶動骨盆、膝蓋與脊椎;跑步則腳尖著地,以免膝蓋關節負擔過重。另外,運動時順便曬足卅分鐘太陽,陽光有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,降低三高、三低,一箭雙雕。
許多民眾對三低無感,吳至行建議自我測試,例如從一層樓改爬三層樓,膝蓋若不適可能是關節退化,也可手握重物,測量肌力。

六家校